表面处理阳极氧化处理是利用电化学的方法,在适当的电解液中,以合金零件为阳极,不锈钢、铬、或导电性电解液本身为阴极,在一定电压电流等条件下,使阳极发生氧化,从而使工件表面获得阳极氧化膜的过程。下面为大家介绍压铸铝氧化着色基本知识。按其电解液的种类及膜层性质可分为硫酸、铬酸、草酸、混酸、硬质和瓷质阳极氧化;根据各种阳极氧化膜的染色性能,只有硫酸阳极氧化获得的氧化膜适宜染色;其他如草酸、瓷质阳极氧化膜虽能上色,但干扰色严重;铬酸阳极氧化膜或硬质氧化膜均不能上色;综合所述,要达到阳极氧化上色的目的,仅有硫酸阳极氧化行。
一、硫酸阳极氧化对铝合金材质的限制:合金元素的存在会使氧化膜质量下降,铝合金材料,要想获得好的氧化效果,要确保铝的含量。在合金中,铜会使氧化膜泛红色,破坏电解液质量,增加氧化缺陷;硅会使氧化膜变灰;铁因本身特点,在阳极氧化后会以黑色斑点的形式存在。
二、常用压铸铝合金的主要分类及成分构成:常用的压铸铝合金,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;一是铝硅合金;二是铝硅铜合金;三是铝镁合金。 对于铝硅合金、铝硅铜合金,固名思义,其成分除铝之外,硅与铜是主要构成;铜含量仅次之,主要起到增强强度及拉伸力的作用;通过其成分构成可以看出,此类合金是不可能氧化上色的,即使采用脱硅氧化,也难以达到理想效果。 对于铝镁合金,是可以氧化上色的,这是区别与其它合金的一个重要特点;但比较而言,也存在部分缺点。 阳极氧化膜具备双重性,且孔隙较大、分布不均,难以达到防腐效果;镁有产生硬化及脆性、降低伸长率、增大热裂的倾向,如ADC5、ADC6等,在生产中,因其凝固范围宽、收缩倾向大,经常产生缩松和裂纹,铸造性能极差,因此,在其使用范围上有较大局限性,结构稍复杂的工件,根本不宜生产;市场上常用的铝镁合金,因其成分复杂,铝纯度过低,硫酸阳极氧化时,难以产生透明防护膜,多呈乳白色,上色状态也差,按正常工艺难以达到理想效果。 综合所述,可以看出,常用压铸铝合金是不宜采取硫酸阳极氧化的。
但是,并非所有压铸铝合金都不能达到氧化上色的目的,如铝锰钴合金DM32、铝锰镁合金DM6等,压铸性能与氧化性能俱佳,只是因为进入国内时间短,未普及罢了(此后本人会根据铝锰合金的多年生产经验,与大家交流一下铝锰合金的应用及生产工艺)。
小编:ory